時中學社第一期太極拳研究班
民國72年4月1日開學典禮致詞
主席,各位女士來賓、同門拳友們:
此次兄弟奉命參與拳班與大家研究鄭子太極拳架,炳祥內心祇覺得責任重大。雖然追隨 髯師二十七年,因資賦愚魯,對太極拳理論雖懂得一些,但在功夫方面尚有許多地方仍未知道與練到,真是愧對師門,今後祇有全力以赴,盡我所知與大家相互切磋勉勵探討拳藝。我為什麼學太極拳,因為幼時(抗戰七、八年)在上海參觀武術表演,目睹一位壯漢與一老叟相較,壯漢屢次出招攻擊都未中的,均被老叟躲開。最後給老叟一揮手,人像受了催眠術似的飛出尋丈以外。回家途中仍一直如影歷歷地浮現在我腦海中,縈繞於懷。「為何人會飛出去?好奇心所驅使,問東問西,於是開始學武。那時根本不懂什麼功夫,祇知道這是內力、內功、抑是什麼內勁啊的。又因為受了 先嚴的餘蔭,認識了許多武術界前輩,先由少林練起,興趣非常濃厚,老師傾囊相授,慢慢地涉及十二勢、形意、八卦、太極,最後對太極拳著了迷,於是結了不解之緣,心想終我餘生也不會放棄的。再有教我的幾位恩師,輾轉推薦,悉心傳授,並且甫見面都諄諄教誨說我學的太多,所謂『藝多不養人』。
來台後再立雪 髯師門下。時在南部工作,遇休假輒至台北師寓請益。後來工作緊張得了消化性潰瘍,經蒙 恩師治癒,乾脆來台北工作,朝夕受教,得益非淺。那時劉社長已在中山堂及成功中學為 先師拳場當教練輔助拳務。他也常常告知我不少心得,至今仍使我念念不忘。剛才社長致詞時提及兄弟過去立雪 師門之學藝情況,除了在拳場所學以外,尚能獲得 先師隨時耳提面命的訓誨機會,因為炳祥那時仍住在 師座家中,隨侍左右,此種機遇實在難得。多少年來聆受許多重要的訓示,當時很經心,卻祇有很少懂得。如今回憶起來,字字珠璣,句句皆是金科玉律的座右銘,不但重要,甚且攸關未來變化氣質與拳藝之發揚。為時下詬病下了針砭。於此我不能自秘,謹擇其要者奉獻與各位,期共勉之。
回憶 先師去美講學前二、三年的某一秋夜, 髯師平時善奕,是日因颱風過後奕友未來。 師座獨自在客廳佈局自遣,我靜侍在旁,此時已夜深人靜, 師座忽放下棋子,注視棋局俄頃,旋回首向余曰:『此局大數已定』。怡然自得。並詳詢近日外界拳況,說及同門拳藝進展,曰:『某者執著;某者好強逞能;某者拳理內勁尚須努力』,嘉勉甚多;『某者軟有所得;某則進入剛柔之境』,不禁掀髯莞爾。但言及余及同窗好打人又不肯吃虧,有礙推手進步,訓誨至此炳祥乃趁機請示。
問:『如果要練好太極拳,是否拳架與推手互有因果,相輔一體,兩者並重之關係?』
曰:『有點意思,仍不足以言其全貌。』
問:『請示知,尚須何項要素配合?』
曰:『拳架與推手進境因係人為,但人性各各不同,進展亦異,且多急功好勝。如不在克己上下工夫,那能學吃虧;不肯吃虧之人,推手時不能捨己從人,如無從人之意,與人接手,對方企圖,如何測知,則去引進落空,以柔克剛之途亦遠矣!目前練太極拳雖然蔚為風氣,但究竟有多少想走此以柔克剛,不用力發人之路呢?大都在好勇鬥狠,角力而已,此與老子主陰柔之趣迥異。』
問:『如此說來,克己為人修養功夫,對愛好研究太極拳者是非常重要了,是否要三者並重進修,才能進入佳境?』
曰:『是則是了,但三者之中份量不等,其中克己修養要佔十之四、 五,其餘仍要得法,依法研習拳架推手,參悟拳理,持之以恆,切磋不已,始克有成。』
問:『師座教誨至此,如此說來,為人克己修養功夫對太極拳功是非常非常重要了。』
曰:『當然,我之所以要你跟我學拳以外,尚要你學理禮、修身、處事,其中最簡單的灑掃應對語默六課,四書中孟子言之甚詳,爾宜細習之。』言至此 師座意猶未盡。
示:『如果你們從今起,大家都在克己修養上痛下功夫,則今後拳壇水準,一定會提高。這一代一定會出些人材來,那我也不枉費這許多口舌心機了。』
前節訓示 先師於六十三年回台後又常常提起。至今言猶在耳,此種感受心中非常沈痛,為何我們不在這上面下功夫呢!
末了尚有『謙虛』的意念要常存於心,不但對拳藝有所進步,對別的事物也一樣受益,所謂『滿招損,謙受益』的古訓。我們有位素有聲望的學長,未列 師門之前自己覺得太極拳練得很不錯,也很自得。若不是他虛懷若谷的,現在決沒有如此成就。因為他清晨在住家附近練習,每天總有些小女學生對他看,起初不以為意,日子久了,發現有位小女生態度不大對勁,就問她:『小朋友,你在看什麼啊!』『我在看你玩什麼舞蹈。』『這不是舞!』『是什麼啊?』『是太極拳。』『太極拳?不對。『怎麼不對?』『那你同我爸爸打的不一樣』。『怎麼不一樣?』『你的臀部那麼翹起,不像我爸爸那樣正。』『啊!原來如此。』好慚愧!發現自己的尾閭沒有中正收住。隨後問她:『你的爸爸是那位啊!…哦!原來是 鄭代表曼青先生。』就由大師妹的一句話,他虛心受教,立雪 師門,這是謙虛的成果,為什麼我們不能虛心去接受人家的批評與指教?謹以此共勉,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