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白教授為陶炳祥大師早期弟子,下恭錄 沈教授 於2010年所發表之精彩文章。
蒙太極拳養生學會會長胡善朗師兄囑咐寫篇文章紀念陶師,不敢不從,然而太極拳深奧至極,個人學練有限,斗膽發表一些淺見,還請師兄師姐和太極拳先進加以指正。
有不少人稱呼陶師為鬆柔大師,陶師也寫過一篇很多人讀過的”走化論”,內容即強調鬆柔。他教學時也常提到因為人性的關係,大家都會爭先,排擠別人,但若能提倡太極拳的鬆柔走化,對人類和平發展是有貢獻的。
練太極拳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鬆」在鄭子太極拳的地位。鄭子應該是最早提到鬆的重要性—”不鬆就是挨打的架子”。其實過去太極拳書或老師講鬆的還不太多,不過這十多年我發現不同書籍或門派的太極拳,即使不把鬆當作第一要務,也是列為很重要的必要條件。本文先介紹何謂鬆,再談談為何要鬆,最後再談如何鬆。
一 何謂鬆:
鬆,最簡單的講法大概就是不用力,或者是說用最小的力量能夠做到想達到的姿勢或動作(省力)。不用力或省力,能夠做到一些姿勢,最常見的應該是靠地心引力,這種鬆較屬於鬆沉的鬆。
記得有一次聚餐,岡山的簡師叔問起陶師什麼是鬆?陶師的回答是「有反應」。陶師曾說過,如果要感覺一壺水是不是很燙,應該不會用力的用手去試探,而是要輕輕的去觸碰,這樣感覺才會靈敏。這概念和輕鬆,鬆活相當接近。
我曾請教一位以太極拳應用於實戰著名,當過七海官邸護衛頗有名氣的的陳老師何謂鬆,他沒說什麼,但隨即從我所穿衣服的一側哈氣,問我有無從另一側感受到熱氣,他說這就是鬆,我想這大概和鬆透(鬆透的概念應是魏樹人的書第一次提到,書中還提到鬆沉,鬆散,鬆通與鬆開)有關。吳圖南的書特別提到蓬鬆,這和鬆透和與鬆開的概念有些接近。
祝大彤的書提到陰鬆與陽鬆,陰鬆大致與鬆沉的概念接近,陽鬆的概念我覺得與陶師貫串(由下鬆到上)接近,或許可以叫做鬆貫。還有人談鬆靜,鬆空,鬆柔,鬆化,這些對鬆的解釋大概從字義上也可以體會一二。有位吳式太極拳的老師,在學生練拳時要學生”鬆氣”(不是常有人說”鬆了一口氣”嗎?),是我其他地方沒有聽到的。
一般把鬆翻成Relax,但英文的意思是
to become or make somebody become calmer and less worried
to become or make something become less tight or stiff
to allow your attention or effort to become weaker
大致上有鬆靜的涵義,但是也容易被誤解成鬆懈。 最近有機會請教在美國多次協助陶老師翻譯的汪師姐,她認為”鬆”僅翻譯成Relax是偏頗的,還要加上”Structure”才較完整。
二 為何要鬆:
一般由健康的角度大家幾乎都認同,放鬆與運動是很重要的,但是從武術的角度來說為何要鬆就比較難解了。
陳志誠師叔書中有提到力量產生是”鬆和緊的差別”所造成,一般外家是練緊,然後應用時就由鬆到極緊,而太極拳平常練鬆,應用時由極鬆到緊的力量更大。
有些太極拳老師提到練拳的目標之一是”骨肉分離”,當骨骼放正,肌肉放鬆時,就可借用憶心引力來鍛鍊這個目標。
鬆的另一個好處是能鍛鍊出彈性,透過鬆開,鬆散,以及立身中正,藉由地心引力將筋拉長,可以往這方向邁進。
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應該是讓身體各部分可以相通(鬆通!),不只是自身的密度可以在需要時集中到某一個地方發揮最大的力量(陶師提過太極拳符合流體力學的原理),也可以把別人的力量在自己身上繞過去還給別人。
當然,陶老師最強調的,應該是鬆了以後反應才夠敏捷,不致遲鈍。
從醫學的研究中,郭正典醫師和呂萬安醫師發現太極拳的練習使得人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都有顯著的影響,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他們的著作。
三 如何練鬆
不同太極拳老師大致都有期專門的”鬆功”。這裡就其原則加以介紹與分類:
(一) 借重地心引力: 把手臂舉高,不要用力,手臂自然落體而且旁人用手去拿會覺得頗重。陶師早年曾教學生用來測試肩膀是否有較放鬆。
(二) 借重慣性的(動盪): 知名的鬆身五法中有不少動作基於此原理(手不自動,由腰跨帶(領)動),另外最明顯的大概是白鶴拳陳明崙老師的練功中,有一段是左右轉腰,但是手擺動的方向與腰轉動的方向剛好相反,就是刻意控制慣性所致。
(三) 借重搖擺與扭轉,好像把螺絲搖鬆或轉鬆,把身上每個關節做各個不同角度的搖擺或旋轉。
(四) 醫學上有一種系統減敏感的鬆弛技術,我覺得對於不會放鬆的人很有幫助,它主要是讓人先做相反的”用力或抓緊”動作,再逐漸放鬆,這方法的優點是,一般人不知什麼是鬆,但在體會”很緊”到”較不緊”之後,或許可以逐漸抓到由緊到”鬆”的感覺吧。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找到更詳盡資料。
(五) 陶師也曾提及”內臟也要鬆”,這部分超出我能描述的,提供參考。
如何檢查自己會不會鬆,真的很難,練推手也是一種檢驗的方式,不過太多人都會說自己沒有用力,其實還是不夠鬆的。除了前述肩膀很重的實驗之外,我曾遇見有一位很棒的老師,他作金雞獨立時,小腿後面的肌肉也能鬆,我請教他是如何做到,他說是把力量向上移了。
練習鬆,其實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練習,包括外在的盡量練習如何省力(有次看到陶師關窗戶,有點緊,他也不用力關,而去找了根棍子用槓桿來使力)。至於心情方面如何鬆靜,我相信是很重要的,但如何能夠不要太容易動怒(氣,情,…),又如何能夠不太過壓抑自己,學問就更大了,我自己還做不來。
最後提到”鬆空”,量子力學提到,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可能發生,難怪空可能是鬆的最終目標或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
以上我不揣淺陋介紹了一些個人所了解與體會的鬆,大部分還是我需要更努力的方向,不過多半參考陶師的教誨與我整理一些明師的教導與傳授,本著善與人同的想法加以介紹,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五柳堂弟子 沈大白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