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炳祥老師珍藏照片,坐者左三起張肇平師叔、陶老師、張敦熙將軍、王延年老師、石覺上將、黃性賢師叔。
石覺上將字為開,是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第一屆理事長,第六任陸軍總司令 二級上將,前銓敘部長。摘錄中央日報,72年5月9日訪談紀要。
一、太極拳是什麼拳?
太極拳是我國先哲根據易理演化,以太極為中心,納八卦五行之理法於拳術之中,並承受老子學說及儒家思想,用動靜虛實相濟,剛柔開闔相生之形式,構成由技入道的一種武藝。因為太極為道,拳為技,拳以太極為名,即說明太極拳不僅練技,還要練道,故必須內動與外動連結(葉註:內指揮外,內氣指揮外形,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與血、經與絡合練,文與武、道與藝同參,才是太極拳。全世界的拳術,都是尚速度和力量的,唯太極拳幾乎相反。它講求鬆柔走化,講求借力發揮,這是我民族先聖先賢在學術上累積的精華,而創造出來獨步世界的中華武道文化。
二、練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太極拳是練意、練氣、練身三者同時進行的,它以意導氣行於體內,達到氣遍週身無微不至,內氣透達所有神經末梢以至細胞,使血脈流暢、內分泌均衡、臟腑功能旺盛,進而發為全身運動,使四肢百體平均發育,增強整體生命潛能,而達身心健康之目的,這是延年益壽的功夫,人稱為文太極。而意動氣從,身步隨至,意、氣、勁齊到目標中心點,當練到渾身具鬆彈內勁,電熱知覺感應圈擴大,有聽勁、懂勁、放勁能力的時候,可以防身克敵與剎那之間,那就是最高境界的武術了。這只要你有信心、決心、恆心,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而不受時空、場所、裝備限制,其實最珍貴的特色是:耗費最少的身體能源,得到最大的健康效益,順乎生理自然的趨勢,得到最高的生活享受。所以嚴前總統靜波先生、謝副總統求生先生、孫院長運璿先生、黃院長少谷先生等十位前輩,向各界人士推介時說:「太極拳是文化拳、仁道拳、衛生拳、長命拳,是舉世推崇的一種拳術。打太極拳是一種異常美妙的生活享受。」確是極其適切的介紹。
三、外界對太極拳有無誤解?
西方人把太極拳譯為空氣拳、影子拳,自然是名實不符的;國人把小事不認真、不負責,也喻為「打太極拳」,這實在是厚誣了太極拳。也有人以嘲弄的口吻說:太極拳鬆垮垮、慢吞吞、軟綿綿,不像是有用的武技,這也是門外漢的評論。其實鬆柔與緩慢都是養氣養神的方法,其本身就是一種功夫。「鬆」是太極拳的神髓,「慢」是快的準備和來源,都是太極拳主要的性質特徵。太極拳的本體原本是養生健身的,不是以打人為主要目的,如果講應用的話,太極拳卻是手手見真章,境界極高的武術,只是它基於中華文化的仁道精神,不蓄意主動去打人罷了。太極拳經論中「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鬆化勁,「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後人發先人到」的靈活性,以及「牽動 四兩 拔千斤」,「以柔克剛」的神奇性,都是可以事實證明的科學。他們只看到練拳時的表象,不了解它用拳時的內情,和練用之間的區別,當然難免誤解錯說了。
四、太極拳協會對門派的看法如何?
拳為武術,歷代相傳,各種門派名稱繁多,約言之,不外內家外家兩種,太極拳為內家拳,形意、八卦亦為內家拳,若言太極拳,則無論其為陳家、楊家、吳家、武家、郝家、孫家,更不論其為十三式、三十七式、五十二式、六十四式、八十二式、百零八式、二百三十二式,其拳經拳義都是一個,其拳理拳法都是一樣,而無論那個門派,幾乎都出過高人,問題在你是否認真去學?是否練到了家?與功夫的深淺高低而已。我們常聽到有人說:他自己的拳是正統、正宗,別人的都是邪門外道。這不但不是事實,而且有悖理性、有傷謙德,失去太極拳本義。這些人如果通太極理,有點太極拳基本常識及火候,他一定不會有這樣荒謬的狂言。因此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對於門派,不分軒輊,一視同仁,包羅萬有。既不來強調門派,也不去排拒任何門派。在學術研究態度上,不敢偏聽一種說教,亦不願遺失一項至理,我們完全站在至公至正的超然立場,唯道是遵,唯理是從。大家有志一同,出錢出力,犧牲奉獻,為宏揚中華文化太極拳道盡力,一心一意,為大眾及後代服務。我們之所以編纂太極拳圖解,是為配合政府推行全民運動,要大家認同自己民族的文化,不要侷限自己於小圈小格之內讓它失去了生機而已。
非常良好的剖析….
Thanks!